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2卷)
属性 | 内容 |
---|---|
ISBN | 9787547816370 |
作者 | R.P.Feynman |
出版时间 | 2013-04-01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来源 |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2卷) |
评分 | 9.4 |
评星 | ⭐⭐⭐⭐ |
简介
"本书为量子力学,系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为本科生所作的演讲。本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力学、相对论、光学、气体分子运动理论、热力学、波等。第二卷主要是电磁学,第三卷为量子力学。费恩曼(R.P.Feynman)1918年生于布鲁克林区,1942年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洛斯阿拉莫斯,尽管当时他还很年轻,但已在曼哈顿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他在康奈尔大学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任教。1965年,因他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工作和朝永振一郎及施温格(J.Schwinger)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费因曼博士获得诺贝尔奖是由于成功地解决了量子电动力学理论问题,他也创立了说是液氦中起流动性现象的数学理论。此后,他和盖尔曼(M.Gell-Mann)在B衰变等弱相互作用领域内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在夸克理论的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提出了他的高能质子碰撞过程的部分子模型。除了这些成就之外,费恩曼博士将新的基本计算技术及记号法引时物理学,首先是无处不在的费恩曼图,在近代科学历史中,它比任何其他数学形式描述都...(展开全部)费恩曼(R.P.Feynman)1918年生于布鲁克林区,1942年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洛斯阿拉莫斯,尽管当时他还很年轻,但已在曼哈顿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他在康奈尔大学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任教。1965年,因他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工作和朝永振一郎及施温格(J.Schwinger)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费因曼博士获得诺贝尔奖是由于成功地解决了量子电动力学理论问题,他也创立了说是液氦中起流动性现象的数学理论。此后,他和盖尔曼(M.Gell-Mann)在B衰变等弱相互作用领域内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在夸克理论的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提出了他的高能质子碰撞过程的部分子模型。除了这些成就之外,费恩曼博士将新的基本计算技术及记号法引时物理学,首先是无处不在的费恩曼图,在近代科学历史中,它比任何其他数学形式描述都更大地改变了对基本物理过程形成概念及进行计算的方法。费恩曼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在他区得的许多奖项中,他对1972年获得的奥斯特教学奖章特别感到自豪。在1963年第一次出版的《费恩曼物理学讲义》被《科学叛国人》杂志的一位评论员描写为“咬不动但富于营养并且津津有味。25年后它仍是教师和最好的初学学生的指导书”。为了使外行的公众增加对物理学的了解,费恩曼博士写了《物理定律和量子电动力学的性质:光和物质的奇特理论》。他还是许多高级出版物的作者,这些都成为研究人员和学生的经典参考书和教科书。费恩曼是一个活跃的公众人物。他在挑战者号调查委员会里的工作是从所周知的,特别是他的著名的O型环对寒冷的敏感性的演示,这是一个优美的实验,除了一杯冰水以外其他什么也不需要。费恩曼博士1960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课程促进会中的工作却很少人知道,他在会上抨击了教材的平庸。仅仅罗列费恩曼的科学和教育成就并没有恰当抓信这个人的本质。即使是他 最最技术性的出版物的读者都知识道,费恩曼活跃的多面的人格在他所有的工作中都闪闪发光。除了作为物理学家,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下他变成不同的人物:有进是无线电修理工,有时是锁具收藏家,艺术家、舞蹈家、邦戈(bongo)鼓手,甚至玛雅象形文字的解释者。对他的世界人们永远好奇,他是一个典型的经验主义者。费恩曼于1998年2月15日在洛杉矶逝世。"
目录
- 第1章 电力
- 第2章 矢量场的微分运算
- 第3章 矢量积分运算
- 第4章 静电学
- 第5章 高斯定律的应用
- 第6章 在各种情况下的电场
- 第7章 在各种情况下的电场(续)
- 第8章 静电能
- 第9章 大气中的带电体
- 第10章 电介质
- 第11章 在电介质内部
- 第12章 静电模拟
- 第13章 静磁学
- 第14章 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磁场
- 第15章 矢势
- 第16章 感生电流
- 第17章 感应定律
- 第18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19章 最小作用原理(专题演讲)
- 第20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在自由空间中的解
- 第21章 有电流和电荷时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
- 第22章 交流电路
- 第23章 空腔共振器
- 第24章 波导
- 第25章 用相对论符号表示的电动力学
- 第26章 场的洛伦兹变换
- 第27章 场的能量和场的动量
- 第28章 电磁质量
- 第29章 电荷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 第30章 晶体的内禀几何
- 第31章 张量
- 第32章 稠密材料的折射率
- 第33章 表面反射
- 第34章 物质的磁性
- 第35章 顺磁性与磁共振
- 第36章 铁磁性
- 第37章 磁性材料
- 第38章 弹性学
- 第39章 弹性材料
- 第40章 干水的流动
- 第41章 湿水的流动
- 第42章 弯曲空间
- 索引
- 附录